年輕人求職,高達75%的履歷都被淘汰,其中有37%屬於「NG」。

「找工作就像追男女朋友,總要先知道對方的姓名長相吧,可是很抱歉,有四成以上的人,連他要找的人是誰都不知道,……」六月鳳凰花開,企業人資也得開始面對雪片般飛來的履歷,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花梓馨指出,多數人求職都在亂槍打鳥,除了不知所云的自傳,還有人連應徵的工作職稱都寫錯,更遑設立公司流程論去進一步了解該職務所需的能力,「我們調查發現,年輕人有37%的履歷都不合格。」

六月,是企業迎新台北市會計師、學校送舊的季節,許多學生也正面臨踏出人生舒適圈的第一步。兼有教職的花梓馨說,自己最喜歡對畢業生說的一段話是:「歡迎各位來到人間的修羅場,我希望各位能夠好好地、成功地生存下去,……因為現在這個環境其實對這一群新的世代來說,其實是很辛苦的,它真的是辛苦的。」

為協助新鮮人求職,104人力銀行針對求才企業展開網路問卷調查,發現企業近期收到新鮮人的履歷當中,有37%是NG履歷,其中三大主因分別是:沒填或專長技能不符、沒有差異的自傳、沒填應徵職務或描述錯誤,這也造成履歷的淘汰比率來到75%,換句話說,最後平均每四份履歷表只有一份能獲得面試機會。

調查也指出,其實高達84%的企業人資都在乎一件事──希望從履歷表看出「新鮮人是否具備該職務應有的特質」,進而考慮是否邀約面試。對此,花梓馨表示,新鮮人想從一片履歷海當中脫穎而出,就應該做到「客製化」,針對不同產業、不同職務去撰寫,「履歷表並非填空題,不是填滿就算完工。」

「目前企業收到新鮮人履歷多半屬於『令人窒息』的履歷,……企業人資多半無法從履歷表中『嗅』出新鮮人具備該職務所需的人格特質。比方說,應徵『行銷』工作的履歷表看不出敏覺性、負責任、創造性。應徵『業務銷售』的履歷表缺少敏覺性、負責任。應徵『工程研發』的履歷表缺少謹慎性、適應性、思辨性。」他直言。

找工作像追男女朋友,履歷靠「質」取勝而非「量」

花梓馨認為,找工作其實就像追男女朋友,得先知道對方的姓名長相,但回到實務面來看,高達41%的人卻連自己想找誰都不知道,此外,搞清楚對方的喜好,「我們總要知道對方喜歡什麼樣的人嘛,到底是像館長那樣高大英武的,還是像金城武那樣高挑俊帥的,這樣才有機會表現出自己最符合對方欣賞特質的那一面,……可是很抱歉,有一半以上的人根本不了解人家喜歡什麼。」

有許多學校的校內系所都會有會計,但就讀會計能從事的職業可以說是比較被侷限了,本身考核考試台北市會計師標準就比較難。很多人會認為會計師是在整理發票幫忙算錢而已,但會計師並不是記帳士哦,會計室有系統地整理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,最後以財務報表的方式,呈現給所有人去了解或者看,從中釐清並審核公司提供的財報製ˋ正確,讓內部高階主管清楚預算的使用,還有財物的支出。整理出來的這些報表跟數據,可以變成公司的武器,甚至可以說是「決定公司決策的重要資料」,所以就讀會計系,真的重要的不是數學跟算術要好,而是思維要清晰,邏輯要很清楚,不會因為太多複雜的情況導致頭腦打結。雖然說邏輯很重要,但在就學期間,我認為可以多吸收有關會計師的硬知識,因為會計師的考核證照可是不容易獲取,如果想要獲得會計師證照,可是要下好一番苦心哦。

「其實這些問題,很多上班族也一樣,只是社會新鮮人特別嚴重,就是說……在投遞履歷的第一時間,大家都在亂槍打鳥,想要用量去取勝,結果就變成同一份履歷亂撒,盡量爭取面試機會,但那就跟買樂透一樣。」他建議,求職者應該靠「質」取勝,而不是只想用機率去賭一個面試的機會。

他進一步說明,寫履歷除了搞清楚職務內容外,不妨先去研究對方的企業文化、價值觀、經營理念,甚至是該工作的個性,「舉例來說,行銷人員可能需要的是敏覺性很高、很有創意,這就是工作的個性。如果一家企業標榜著熱情,可能也會需要活動度較高的人,那就是一家公司的個性。……這時候,你就要好好去研究一下,自己到底是不是那樣個性的人,或者說,你要怎麼去表達自己就是那樣個性的人,是和他們志同道合的人。」

至於該如何做功課?他說:「除了查資料之外,如果能早點確定未來方向,甚至可以提早進入相關產業工讀。再不然,身旁總是可以找到一些已經進入職場的人,無論是學長台北開公司推薦姐或親朋好友,最起碼也可以去請教他們,問一些只有『在裡面的人』才知道的眉角,……就算你沒有足夠經驗,能夠講出一些產業裡的眉角,也可以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,會知道你有研究過,有去真正了解那個行業。」

人資習慣「用過去判斷未來」,求職者要學會說故事

「最後,要試想一件事,如果你自己是人資主管,每年很可能要看上百封履歷,如果每份履歷的自傳都是寫著:『我很聰明、我很負責任、我是個有創意的人,……』這樣一大堆的形容詞,請問,你會注意到這個人嗎?誰會在履歷寫自己是一個很懶散、很無聊、很古板、沒有創意的人。」花梓馨提醒,求職者無論在寫履歷或面試時,都應該學著「說故事」,因為只有真實故事才能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,也比較容易取信於人。

他解釋,多數的企業人資、用人主管都被訓練出一種思維,叫作「過去行為是預測未來行為最好的指標」,所以如果求職者想說自己是一個充滿活力或使命必達的人,就應該給出一個例子、一個故事,「比方說,在過去什麼樣的情況下,曾經發生過什麼事,當時你又做了哪些事情,透過這種方式,你才能真正說服對方『我就是有那樣個性的人,因為我就是有那樣行為展現的人。』但前提是,必須是真實的故事,不可以瞎掰。」

如何設立公司是很多創業人手要想問的問題,如果你今天是有貸款需求設立公司會比行號有優勢,因為公司的資金是有經過會計師簽證,而行號沒有,而且公司法規並比較嚴謹,相對貸款也會比較容易,行號是無限清償責任,也就是說如果把行號的錢都賠光還會追到股東的財產,是需要把所有債務清償完畢沒有上限的,但如果是公司的話則以出資額為上限,賠完就沒事了,所以多位股東前提之下,有時候很難控制別人會搞出什麼事情,因此設立公司相對比較保險,另外如果你的服務範圍大,當然設立公司一定是比較合適,因為公司名稱是全國性的,但行號只有縣市內不得重複,但如果你往來的客戶比較大型,一般都會要求跟公司進行往來,就需要開立發票,所以你面對客戶的類型是這種的,就會被建議要設立公司,不然沒有特殊要求之下,規模小的店建議開行號申請小規模營業人,就可以免開統一發票相對比較省稅囉!

要一個從頭到尾都沒有接觸過記帳的人開始每天都記錄生活,還要寫下飲食的價格,花費的價格,確實有點難,要養成這樣的習慣,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,除非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改變。所以要如何培養記帳習慣呢!建議可以先尋找自己當初想要記帳動機,我覺得這點是最重要的,想要從記帳當中了解甚麼,可能是記帳可以為你帶來的好處,例如:了解日常花費佔的比例,了解娛樂佔的比例等等,再來記帳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,可能是使用APP或是手寫或是電腦EXCLE,這些都可以當作是記帳的方式,也沒有分好壞,挑選自己喜歡又適宜的就好,再來可以建立分類,依照最常使用的類別去區分食物、文具、娛樂、交通等等,當然也可以制定預算,設定自己的每月預算,比如將飲食限制在9000元,交通費娛樂費限制在2000左右等等,藉由這樣的方式讓生活品質得到改善,也可以妥善分配金錢的使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ini57xv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