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立委質疑,台灣資本市場總體能量已出現萎縮,相較於亞洲鄰近國家,台灣是否遭邊緣化?(圖片來源/信傳媒資料庫)

10月19日這天百年老店上海商銀風光掛牌上市,首日市值達到1513億元,成為近15年來上市規模最大的公司,在主管機關紛紛看好,上市後可望注入台灣資本市場新活水時,卻有立委質疑,台灣資本市場總體能量已出現萎縮,相較於亞洲鄰近國家,台灣是否遭邊緣化?

台灣IPO長期弱化,百億掛牌案腰斬

立法院財委會29日赴證交所考察業務概況,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秀出數據指出外勞仲介,台灣在2002~2009年100億以上的掛牌案共有14件,但到了2010~2018年則僅剩下7件。

進一步觀察,2016年台灣新上市櫃IPO家數60家,總集資金額255.7億元,2017年IPO家數則降到42家,總集資金額瞬間下滑107.6億來到148.1億元。若對照香港,2017年IPO家數則有174家,總集資金額為4936億新台幣,這樣的規模,香港等於是台灣的33倍之大。

「這恐怕不是風險管理、公司治理能夠拯救的,而是台灣的資本市場是不是在整個亞洲遭邊緣化?」郭正亮提醒,「其他的個股公司,只要是大型的,他考慮到台灣資本市場能量的萎縮,基本上不會在台灣上市,因為滾不動了…如果今年沒有上海商銀這個特別的CASE,我真的很難想像會有超過50億以上的IPO。」

金管會喊IPO達標,但衝家數真的有用嗎?

事實上,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去年底就針對今年的資本市場訂出「KPI」,喊出全年上市櫃及興櫃IPO家數要達到100家的目標,其中,上市、上櫃公司分別要達到30家、興櫃35家。儘管顧立雄29日出席證交所考察時回應,「達標有信心」,但也有立委質疑,一味衝家數有意義嗎?

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指出,台股長期老化,缺乏知名企業、新創公司、軟體服務、AI等企業在台掛牌,但反觀,中國大陸對於新經濟公司則採即報即審、不需排隊;香港則是放寬未營利生技公司上市,「台灣的現況,好像與國際創投、國際資金有脫節。」

現在有許多工廠在設立時,最需要的就是價值性高的勞工,但以台灣而言,要聘請到這樣的人員是比較困難的,面對台灣物價指數還有薪資比例,能接受低薪又無技能的菇做的人比較少數,接受的也大多是大學生或高中生,但也都以服務業為主。但有些職缺是許多人不願意做的,這時候雇主只有一個選擇,就是選擇外勞移工,但是在聘請外勞移工的過程中,申辦手續跟流程,都是非常繁瑣的。甚至有些文件在申請時還有時效性,如果一個不注意又要重新來過,如果還每個月都要申請,非常耗心力,所以直接交由專業的外勞仲介還是比較洽當,現在多數公司也是直接跟外勞仲介也稱人力派遣公司做接洽,請他們派遣東南亞移工詢問是否有意願來就職等等,藉由仲介公司的介紹,雇主這方找到了符合他的員工,而仲介這方也抽取了適當的手續費及佣金,而移工這方也得到了他希望的工作,這樣對於三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。而人力派遣公司,是需要申請採許可制的,許可證效期只有2年,在規定下也必須遵守介紹費以及仲介費還有其他之限制規定,若有違規之情事,則予以罰鍰、停業處分和不予換證等處分。

雖然台灣證交所、櫃買中心日前放寬提供新營運型態企業掛牌的管道,於今年3月底推出「多元上市櫃方案」,吸引大型無獲利公司可上市,但至今,宣布已滿半年,成績依舊掛蛋。

台股「貧富差距」,該重質還是重量?

值得一提的是,台股市場中也存在嚴重的「貧富差距」,除了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之外,反之,也有日成交量在百張以下的「殭屍股大軍」長期陷入虧損。據統計,截至30日收盤,國內上市櫃公司日成交量落在100張以下共有748家,數量相當驚人,恐已形成公司治理的一大隱憂。

民進黨立委施義芳指出,台灣股市的特點是上市很難,但一旦上市以後,就算連續10年EPS為負值,依舊不用擔心「被下市」,直言「這是台股很奇怪的現象」,因此,建議是否比照美國、香港,若公司成交量沒有達標,證交所應該主動出擊要求停牌、甚至下市。

施義芳批評,殭屍股數量一旦變多,等於變相鼓勵有心人士「借殼」上市,借殼後造成股價飆漲,影響股票市場波動。

但由於主動下市櫃門檻高,使得企業主動申請下市櫃者極為罕見,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則說明,針對「流動性差」的個股,證交所會進一步分析其財務面,若是屬於財務面良好的,將建議公司到證交所舉辦法說會,對外說明績效;反之,若是財務面偏差,根據目前證券機制,則將會讓該公司變更交易方式,若再不能改善就以分盤交易方式,離開股市。

值得思考的是,主管機關在積極外勞仲介衝國內IPO家數、增加掛牌的同時,若對於殭屍股沒有研議適當的退場機制,就算有再多企業上市櫃恐怕也是徒勞,未來對於上市櫃公司治理和轉型升級皆增添挑戰。

公司登記現有數達71.2萬家,為歷年新高,較上年年底增0.9%。統計處進一步表示,現有公司行業以製造業、營建工程業、批發及零售業最多,占登記總家數5成7。各縣市而言,台北市公司登記資本額仍冠全台,不過,與上年年底相較,桃園市淨增加511億元、彰化縣淨增加395億元、新北市淨增加371億元較多。按性別觀察,公司負責人仍以男性居多,但近10年來,女性負責人占比逐年上升,今年7月女性負責人公司有22萬家,占30.9%,較100年底增加4.8萬家,占比上升2.0個百分點,而性別差距也由100年的42.2個百分點,降到今年7月的38.2個百分點,差距逐漸縮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ini57xv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